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做客东吴哲学系列论坛主讲“从基础理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时间: 2022-10-31  作者:   浏览次数: 47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为从基础理论的视角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深入学习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1028日下午,以“从基础理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主题的东吴哲学系列讲座在线上召开。此次讲座嘉宾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唐正东教授。苏州大学哲学系庄友刚教授、车玉玲教授、邢冬梅教授、杨思基教授、桑明旭教授、王一成博士以及300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讲座。

本场讲座共分为三个篇章,唐正东教授从思想史、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角度展开,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问题的本真精神与理论本质。从理论来源的角度来谈,马克思主义汇集了最广博的思想资源。唐正东教授援引数篇哲学原典,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囊括了当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文化传统,进而透过现实问题总结出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社会本质规律;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此,唐教授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伦理道德观、自然观等方面做出重点阐释,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唐正东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最深刻的阐释能力,从而成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唐教授从经济学、政治学的视角揭示并批判了自由主义系列学说的理性人假设,指明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层面构建理论逻辑的思想特质。唐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向社会的“关系”式思维需要经过一定的创造性转化,而马克思主义本身蕴含的社会实践逻辑,“它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物的逻辑,而是关注实践变动的社会发展逻辑。”只有从社会发展过程的视角理解人、物,才能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

从实践逻辑的角度看,唐正东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最科学的指导能力。唐教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谈起,带领同学们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特征,它才能扎根中国历史文化的沃土,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彰显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最后,唐教授期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深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原文原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解读我国伟大实践的成就。

在随后的对话交流环节中,庄友刚教授就“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导能力”这一问题与唐正东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车玉玲教授、桑明旭教授、杨思基教授、王一成老师等都与主讲人进行了互动交流。与会师生纷纷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认识。本次讲座从思想资源、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之问进行了深刻阐释,助力广大师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中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图文/周展  海报/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