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哲学系进行了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的论文推优答辩。周可真教授、邢冬梅教授、吴忠伟教授、田广兰副教授、朱光磊副教授五位答辩指导老师参加答辩。
胡小玉同学的论文《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平议》详细地分析了朱子存理灭欲之说的内涵,论述此说与其理气论、义利之辨以及人心道心之辨的关系,并考察了对此说的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戴震的批判,指出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当代以及未来可能具有的积极意义。潘体芳同学的论文《<庄子>中人物形象的探析》以“道性”为观照基点,对《庄子》中的人物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与分析,最后指出孔子、颜回和盗跖人物形象的的多重性色彩。赵絮颖的论文《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演变过程探微》探讨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内部演变过程,并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精华在于其关注道德实践中主体内部的心理机制问题。张晨妍同学的论文《肉体如何跪拜与臣服?——基于<规训与惩罚>的微观权力理论分析》以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为文本对象,从政治——肉体控制的视角分析了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于此基础上把握福柯在颠覆传统权力理论、哲学空间转向和现代性批判等方面的价值,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机体中,政治权力对生命存在的隐形奴役。李梦凡同学的论文《试论电影文化中基督教的世俗化与回归》围绕基督教世俗化在电影中的体现、对当代人信仰缺失的反思、基督教的回归和福音电影的兴盛三个方面,探讨了电影中体现出的基督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世俗化趋势,并展示了基督教试图融入现代社会实现复兴所做出的努力。
赵瑜同学的论文《论主观演绎及其作为先验演绎的一个部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是针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演绎的主观演绎部分的,论文为主观演绎做了辩护。李松同学的论文《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基本情绪——“畏”》,主要围绕着海德格尔早期生存存在论的核心概念此在的源始现身方式,也就是基本情绪“畏”来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指出“畏”作为此在的基本情绪,是此在从沉沦中抽离,回归到自己本真的存在的动力。崔依璇同学的论文以逻辑悖论到道德悖论进路作为思考的立足点,通过论证悖论不仅与逻辑学关系密切,而且与现实社会,特别是与我们的道德思考关系密切。进而反驳关于悖论研究无意义的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悖论观,建构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有所作为的悖论观。黄小凤同学的论文尝试运用泛心论相关知识,引入非物质的意识说明物质的量子之谜,将量子纠缠这种“幽灵作用”归结为意识信息的普遍连通性作用。李鑫同学在论文中通过对新媒介对传播生态的影响,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了可能的措施。
经过答辩和推选,评选出两篇优秀论文,分别是赵絮颖同学的《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演变过程探微》和赵瑜同学的《论康德主观演绎及其作为先验演绎的一个部分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通过这次答辩,哲学系同学展示了自己优秀的论文写作能力、卓越的思维能力、出色的口才以及灵活的临场反应。
(赵瑜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