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新生第一课:如何度过一季没有遗憾的青春?
时间: 2021-10-04  作者:   浏览次数: 776

2021级新生第一课:如何度过一季没有遗憾的青春?

威尼斯人 院长 谢岳教授


各位同学:

大家好!大学,是最亮眼的青春岁月,也是人生养成的重要时期,对今后一生的影响都将是无可替代的。

看着大家年轻的面容,不由地想到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我是在苏大的政治系念完了本科,而后,又在威尼斯人 取得了硕士学位——今天,我以院长的身份给大家上“新生第一课”,同样也是作为“老校友”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要祝贺2021级新生经过寒窗苦读,通过竞争异常激烈的高考,如愿以偿地进入苏州大学——一所值得期待的高等学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和同学们谈谈进入大学后要面临的三个新变化,以及个人的一些建议 。

首先,进入大学阶段,相比以往的第一个变化,是身份不同了。18岁,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社会认知层面,都是成年与未成年、完全与不完全之间的“分水岭”。当我们以一个成年人和完全责任人的身份进入到大学,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离开了父母保护的羽翼,需要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四年甚至更长的大学生活,需要完全承担对个体的责任和行为后果,需要学会融入新的社群、划定新的意识和行为边界,做一个“约束自己的人”。

由此引发的第二个变化,是责任不同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家庭需要担起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有法律层面的,也有家庭层面的,这个责任会贯穿往后整个人生。另一方面,个体的责任被放大了,关乎到了群体和社会。社会的责任即关注别人、关心他人,不能再“任性”也不可“随性”,要顾及到身边人。所以,成年之后,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考量的往往是他(她)的社会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他(她)为社会和他人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大学四年,和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三观”的养成——尽管当前在网络上“三观”的提法有泛滥之嫌,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却远远不是读几个“流行的鸡汤贴”这么简单。在中学阶段,我们只需要专心地学习,听从家长的教导;而当我们进入苏州大学,在这里的一言一行是对父母以及亲戚朋友的交代,更要学会将成就自己和成就他人、成就社会融合成一体,担起更大的公共责任——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士、也就是知识分子文化中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举个例子:在世俗的系统里,大家通常把有钱人看作成功人士,但如果有钱人只是将金钱为己所用,这样的人生是经不起考究、经不起评价的。

第三个变化,是意义不同了。人生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获取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它的用途和意义。从今天开始,要铭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未来,完全不同于此前庇荫于父母长辈的依附式的生活,如果说,之前的好歹利弊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话,那么,今后,自己锅就要自己背起来了:你们从此有了崭新的角色、完全的担当,正在开启无比丰富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并将由此经历生活的奇妙景观。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私下里已经在犯嘀咕了:院长今天是要来给我们训诫的吗?当然不是。教导,是我作为院长的职责,但我更希望以“老友”的经历,跟大家一起来“致青春”。

1990年,我从苏大本科毕业,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到农村去工作。之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考研,于是,我在1992年又考回了苏大。硕士毕业,工作了三年后,1998年,我开始在复旦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并在2001年毕业。作为学者,半生治学,在政治学界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与苏州大学的给养是息息相关的。回到苏大任教、任职,是我的研究事业里一块重要拼图。

作为你们的校友,我认为,苏州大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期待的大学,是一个能够成就大家事业的地方。同学们不必在意高考的结果、不必为最后录取的大学不是985遗憾,因为苏州大学足够支撑年轻人对未来的期许。苏州大学不会限制你成长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合理奔跑的速度。

苏州大学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高等学府。苏州大学的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由美国传教士肇建,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作为苏大的新人,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先去参观天赐庄校区。在我看来,相比于国内诸多大学校园,天赐庄校园里古典建筑的形制、美感以及规模、体量堪称翘楚。100多年前,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播文化、启蒙思想,也由此开启了这里的近代高等教育。当时的东吴大学具有非常完备的教学体系和专业设置,比如,1926年就设立了政治学系——这有可能是全国最早设立政治学系的高等学府,在全国政治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校园内有一座地标性建筑——钟楼,二楼有一个西式教堂风格的小礼堂,当年一些重要的礼仪和庆典都是在这个礼堂里举行,包括学位颁授典礼。在当时的中国,学位授予还是新鲜事物,可以说,苏州大学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先河。

现代教育以文理并重为特点,彼时的东吴大学吸引了当时国内众多的社会名流、精英家庭的子弟,其中也包括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吴大学的法学院。这个法学院,不建在天赐庄,也不在苏州,而在是上海。日本战败后,主持东京审判的17名国际法华人大法官中,有10名出自东吴大学法学院,这是东吴大学的、也是中国大学的骄傲。

在我关于苏大的记忆中,学校的人文气息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时,校际之间的学术讲座、文化沙龙等这类思想交流非常频繁,坦白讲,那时候的课程教学对我们的吸引力远远不及那些前卫的、高端的讲座;甚至可以这么说,学生们对学术和专业的兴趣更多的是来自于充分表达、自由沟通的讲座,而不是在课堂上,这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进入大学后,你们的学习的方式要有所改变,课堂的教学学习固然很重要,但课外的讲座和交流也是同等的重要。这是我觉得苏州大学能够成就大家的很重要的一点,它与生俱来的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般偏重工科的综合性高校所不具备的。

工科院校里的985,虽然有很响的牌子,但相比之下,人文气息是欠缺的。在这些学校里,即使你在专业领域里已经成名成家,但你的知音或者影响力,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只停留在专业的小圈子里,需要借助更多的“外力”才能让学生进入或者关注这个小圈子里的学术活动。整个学校,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了些“温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气息”,而显得刻板、生硬:老师上完课就离开学生,学生听完课也就找不到老师了。所以我说,尽管有些工科大学是名气更大的985大学,但苏大具有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和人文传承,远在这些知名高校之上。所以,还在为没有进入985遗憾的同学,我希望你们听完这堂课,可以释然了。

苏州大学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学校。尽管苏州大学是211大学、是个地方高校,但是苏州大学培养的校友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都享有声誉,包括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这些名士大牛。1952年院校合并对苏州大学的影响不是太大,改革开放之后,苏州大学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仍然以文理见长。现在活跃在省级、厅级、处级的领导干部,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苏州大学,其中威尼斯人 是苏州大学输出干部最多的地方。学院MPA是专门培养基层干部的地方,今年录取的300多位学生中九成以上是公务员,这个比例非常惊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尽管学校的名头足够响,上海的市场也足够大,但交大MPA的学员中公务员的比例却非常低。而我们苏大的校友却遍布苏南几乎所有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以苏州大学为同学们今后在苏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当然,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只是党政机关的优秀干部和公务员,苏大学子的事业应当是多元的。

苏州大学为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条件。苏州大学学生规模很大,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空间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的。苏州大学的校园在过去的20年里有了很大扩版增量,迄今为止共有四个校区,各个校园的景致和风格也是各有特色,比如,天赐庄的校园是古典的西式建筑群,而独墅湖校园,则是兼具自然风光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湿地。

物理空间的疏朗开阔对人的影响很大——空间太拥挤,连谈情说爱讲悄悄话都不方便。而在苏大、在我们学院,课程课堂的研讨、多媒体教学以及课后的自修自习等等,都给大家留足了自由的空间。

以上,是我作为老校友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体会,接下来,我想以教授、教师的身份,针对大家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作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未来四年的学习有所启发。

第一,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把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兴趣,是一种奇妙的力量,能让人对即使是辛苦和困难的事情都乐此不疲,并且因此而取得非常的成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力”。以我自己的学生经历为例。我在大学期间其实偏科是比较严重的,读本科的那几年,我一直对课堂教学“兴味索然”,因为那个年代课程体系的设计不比现在,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真正的理论,而我又不属于循规蹈矩的那一类学生。当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好在到了高年级阶段,政治系开出一些选修课程,我发现自己对政治学理论特别有感觉——这的确是我在本科期间最幸运的事情。所以毕业之后,我就选择了政治学专业读了三年研究生。但是在那个年代,种种客观原因导致了政治学的受教育结果或状态不是很理想,但兴趣和初心一直留在我心里,这是我决定辞掉公务员的工作转而去复旦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的最大动因和动力。大家如果不想虚度青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找到真正让你心动的那个领域——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跟大家分享的第二点是,读什么书和怎么读书?我们入学之后就面临一个选择焦虑: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从何读起?有的老师主张:书读得泛一点、读得广一点,而且越广越好。威尼斯人 的同学去读文学、诗歌、哲学、物理、数学,我个人并不太赞成这样的读书方法。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课程占据着许多时间,不可能把那些横跨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经典书籍都捋一遍。

作为威尼斯人 的新生,不管你们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城市管理还是哲学亦或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你们有一个共同的需求:要打好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不分专业的,至少第一、第二年,必须要去接触、掌握一些基础理论。那么,如果想读一些书,我觉得所有的同学,不论专业,应当多读一些历史的著作,从历史中发现问题、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我到现在为止对我的博士学生也有这个要求。

那么同学们可能会继续追问:史海浩繁,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从哪里读起呢?我建议大家,读史有一个路径,先西方后中国。历史不是都需要读。从中世纪开始,不要从远古时代读起,因为远古时代的文字记录非常的稀缺,历史的真实性就是很大的问题,要从中世纪西方文明的历史读起。为什么要从西方开始?是因为西方中世纪以来它的历史的记录是完整的,真实性更高;更重要的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在西方是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否认事实。我们只有理解了西方文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明,才能更积极地推动中国文明的建设。

中国史的阅读也是如此。中国历史很大的问题是记录的问题,是统计数据不充分的问题。所以,中国史的研究由于历史原因、历史数据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问题,在世界政治的比较过程当中,很少被学者们拿来做案例、去比较。再者,对于中国史来说,近代的记录要比中古和远古时期完整得多。所以读中国历史,我也建议大家从近代开始。那么,读哪些人的著作呢?中国史的研读,我建议从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的著作开始。

哈佛的燕京学社是研究中国史的一个最大的根据地,很多的先驱性人物就是在那里诞生的。比如,开创了中国学研究的第一人的费正清教授,以及他的弟子孔飞力,等等,他们做的一些研究跟国内考据的研究不一样,那是一种分析性的、解释性的研究。所以,我建议大家先读这一部分的历史。我认为通过西方的文明知识来理解中国是一个捷径。通过近代的中国历史来研究、来理解当下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我们处在全球化时代。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地球上还有许多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独有的,而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比如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污染的问题、资源枯竭的问题、珍希动物保护的问题、难民的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走私人口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也不应该靠一个国家来解决,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国际社会中,除政府之外,世界公民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最初级的标准是关注那些“发生在别人家后院的事情”;别的国家街头降落不正常的冰雹,你会关注,会发表意见;非洲人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你也会站出来,表达你的观点,甚至采取一些行动——这才叫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不是把自己的眼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你自己的“local”地方,必须要有一个世界性的眼光,去关注和解决世界的利益、世界的公共性问题。这是前面我提到的新的身份所具有的新的责任。这个世界面临很多的危机,我们就是危机里的一份子。这些危机不论是阿富汗,不论是美利坚,也不论是南非,都跟我们有着联系。现在的世界疫情就是一个考验。疫情出现之后,是不是我们国家的疫情解决了,别的国家的、世界的疫情没被解决,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甚至嘲笑其他国家防疫的落后?不是,这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这不是一个世界公民所具备的素质。担当起治理全球的责任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

第四点,读书不要太功利。作为一位大学生,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设定未来的职业方向,不要让尚不成熟的思维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很常见的情况是,刚一入学,大家已经开始准备考级,准备公务员考试了。就业当然很重要,但是,读书如果是出于功利,就会失掉很多阅读的乐趣和收获的快感,而有可能变成一种痛苦,当然更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兴趣来了。我相信每个人都想有个快乐的学习的过程。读一些史书史料,发展多方面的素质,最终你的就业一定不会太差。

不要把过早地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某个预定的职业方向,就是不要把自己的职业单一化。大家去考公务员,我也去;大家考会计证,我也去;大家去考律师,我也考……同学们不要忘了职业是多元化的,衡量你成功标准也是多元化的。所以,不要让从小学开始到考上大学这段让你们不愉快的、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大学生活中延续下去。打下基础、培养责任,然后养成终身受用的智识和见地,是比“功利的读书”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工作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手段而已,当你具备了这些素质之后,你自然就会有很多的选择。

最后一点建议,不要封闭自己,要建立广泛的“知识圈子”。知识圈有可能是重叠的,但是有很多知识圈子能够激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好的知识圈子就是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按照你的兴趣,去跟他们建立一种联系和交往的圈子,这对你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伙伴效应”。不要寄希望于“标准答案”,不要单纯依赖一种路径选择,不要在别人的阴影里寻找自己。要学会自主自立,要学会自己去承担,要发动自己的“小宇宙”。当你能做到这些,我相信你的大学、你的青春、你的人生是会非常精彩的!

苏州大学不会让你失望。当你走进苏大,你已经得到了奋斗者的奖赏;而数年之后,当你走出苏大,相信你已经站上了更高的舞台。祝愿大家能够从一位“老苏大人”的分享中,找到对味和对路的部分,从而开启一段不一样的青春之旅!

今天我的第一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